Posts Tagged ‘大学’

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清华、台大并列第一

Wednesday, June 8th, 2011

据最新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结果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和台湾大学并列第一,香港大学位居第三,第四到第十名依次是:清华大学(新竹)、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新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前十名大学中大陆的有4所,台湾和香港各有3所。大陆、台湾、香港高水平大学呈现出齐头并进、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排名最高的是澳门大学,排在第72名。

排名指标体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四地的高等教育体制差异较大,因此,只能选择那些共同适用于两岸四地大学实际情况、具有跨地区可比性的指标。根据我们从事国际性大学比较与排名的经验和对国内外主流大学排名所采用的指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超级链接)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个同时适用于两岸四地教育状况的指标,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质量和学校资源4大类13项指标的指标体系。为了更好地体现大学的水平和质量,我们对所有与规模有关的指标都同时使用了绝对数和相对值。在指标权重的安排上我们遵循了《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超级链接)中要求优先考虑产出指标的原则,对于7项产出指标各分配10%的权重,对于另外6项投入和过程指标各分配5%的权重。计算单项指标得分时,令表现最好的大学的该项指标为100分,其它按其与最高值得比例得分,一所大学的总得分由各单项指标加权得出。 (more…)

深圳大学——特区大学 窗口大学 实验大学

Thursday, August 12th, 2010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坐落深圳市南山半岛,面临后海,遥对香港,环境优美,是经济特区十大历史建筑之一,荣获全国校园建筑设计一等奖。学校占地约3.1平方公里。

1980年,中国创办深圳经济特区;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创办深圳大学。

教育部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两院院士张维教授首任校长;清华大学为主,援建建筑、电子类学科;北京大学为主,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为主,援建经济、管理类学科。

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特区大学建设。香港企业家邵逸夫、于元平、胡应湘、梁国勋,南太集团、三星集团、杜邦公司和深圳18家大型国有企业与一批校友企业捐资助学。

深圳大学的历史使命是:以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所为经济特区提供骨干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高端智力服务、高端科技成果的特区大学;一所走上国际、能够与世界各国高等院校平等交流互相观照的窗口大学;一所努力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实验大学。
建校27年,深圳大学紧随深圳特区快速腾飞。

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权。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权。
2007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秀评估。
特区大学用最短的时间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本科立校。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秉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并践行办学以育人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主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锻造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高、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和创业、创新型人才。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院系招生,支持学生自选专业。实行学分制,八年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专业、双学位制,文理互补学分制度,课外创造发明学分制度,国内外学校学分互换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体质与心理健康、英语口语、信息技术应用、普通话等五项基本素质和技能测试。

学校重视学生就业,鼓励学生创业。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学生创业园,与企业共建学生就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和自主创业培训;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数据;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珠三角”优良的就业环境,积极举办校友企业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全力打造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和有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平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近几年的总体就业率达98%以上。

学校形成了“视野开阔,注重实际,热衷创新,崇尚竞争”的人才培养特色,涌现了马化腾、史玉柱、周海江等一批杰出人才。他们锐意进取,勇于探索,为深圳经济特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more…)

Peking University

Friday, June 12th, 2009

Peking University (traditional Chinese: 北京大學; simplified Chinese: 北京大学; pinyin: Běijīng Dàxué), colloquially known in Chinese as Beida (北大, Běidà), is a major research university located in Beijing, China. It is the first formally established modern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the fir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China. It was founded as Imperial Capital University in 1898 as a replacement of the ancient Guozijian (國子監-国子监 guózǐjiàn). By 1920 it had become a center for progressive thought. Today, mos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ankings frequently place Peking University as one of the best universities in China.In addition to its academics, Peking University is especially renowned for the beauty of its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t its campus grounds.

Throughout its history, the university has distinguished itself from its peers in terms of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has produced and hosted many of modern China’s top thinkers, including Lu Xun, Mao Zedong, Hu Shih, Li Dazhao, Gu Hongming, and Chen Duxiu. The Peking University was among the birth places for China’s New Culture Movement,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many other significant events.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Established: 1898
Type: National
President: Zhou Qifeng (周其凤)
Faculty: 4,206
Undergraduates: 15,128
Postgraduates: 15,039
Location: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mpus: Urban, 273 ha
Former names: Imperial Capital University
Nickname: 北大, Běidà
Affiliations: IARU, AEARU, APRU, BESETOHA
Website: ww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