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特区大学 窗口大学 实验大学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坐落深圳市南山半岛,面临后海,遥对香港,环境优美,是经济特区十大历史建筑之一,荣获全国校园建筑设计一等奖。学校占地约3.1平方公里。

1980年,中国创办深圳经济特区;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创办深圳大学。

教育部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两院院士张维教授首任校长;清华大学为主,援建建筑、电子类学科;北京大学为主,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为主,援建经济、管理类学科。

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特区大学建设。香港企业家邵逸夫、于元平、胡应湘、梁国勋,南太集团、三星集团、杜邦公司和深圳18家大型国有企业与一批校友企业捐资助学。

深圳大学的历史使命是:以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所为经济特区提供骨干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高端智力服务、高端科技成果的特区大学;一所走上国际、能够与世界各国高等院校平等交流互相观照的窗口大学;一所努力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实验大学。
建校27年,深圳大学紧随深圳特区快速腾飞。

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权。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权。
2007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秀评估。
特区大学用最短的时间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本科立校。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秉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并践行办学以育人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主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锻造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高、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和创业、创新型人才。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院系招生,支持学生自选专业。实行学分制,八年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专业、双学位制,文理互补学分制度,课外创造发明学分制度,国内外学校学分互换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体质与心理健康、英语口语、信息技术应用、普通话等五项基本素质和技能测试。

学校重视学生就业,鼓励学生创业。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学生创业园,与企业共建学生就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和自主创业培训;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数据;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珠三角”优良的就业环境,积极举办校友企业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全力打造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和有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平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近几年的总体就业率达98%以上。

学校形成了“视野开阔,注重实际,热衷创新,崇尚竞争”的人才培养特色,涌现了马化腾、史玉柱、周海江等一批杰出人才。他们锐意进取,勇于探索,为深圳经济特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学校现有本科教学学院23个。设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哲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和光电子技术科学5个专业为我校今年新增专业。71个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教育硕士)和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3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其中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专业涵盖了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目前,在校本科生25165人,全日制研究生2730人。

学校坚持学科兴校和科研强校。建有理工类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3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12个,省级名牌专业9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建立了以代表性成果为评价对象、以学术影响和社会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研水平评价制度。2003-2009年,全校共发表论文943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620篇,被CSSCI收录1377篇;出版专著335部、译著58部。2003-2010年4月,全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国家各部委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1项,拥有各类专利122项。2003-2009年,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共承担各类纵向项目14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246项,国防科研项目38项;2006-2009年科研经费总量平均每年超过1个亿。

学校聚合了一支优秀的教职工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48人。其中教授336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全国优秀教师等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平均年龄40岁。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优良。图书馆藏书429.9万册,教室多媒体化,教学实验设备先进,体育设施充足、齐全、现代化。建有完备的校园网服务系统和校园一卡通身份识别、选课注册和货币支付系统,网络端口35000个,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

学校立足特区,走向世界。着力培育国际化特色,学校与欧洲、北美、亚洲、澳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关系,与英美日韩多所大学结成姐妹学校,交换教师、互派学生,互认学分。学校现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1000余名,外籍教师70余名。

学校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对话、独立思考,充分尊重学生公民权利。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支持学生课外活动,引领学生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建有学生活动专用基地,活动专用媒体,提供活动专用经费。校园文化生动丰富,学校直接创办学生文化艺术团体28个,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协会100多个。

学校以勤勉、务实、高效的作风和效率,追求精致管理和精致服务,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具有浓厚学术氛围,洋溢人文精神,充满青春活力的育人环境。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成为一所与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在国内外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Tags: , , , , , ,

Leave a Reply